常见问题
天博官网入口在《新华日报》历史报道中感悟叶圣陶“倾心文教”的责任与初心(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在教育方面,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和语文教材的编辑出版,为语文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一生创作广泛,作品涉及小说、诗词、戏剧、童话、散文、评论等各个方面。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叶老在品格和事业上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后来者的楷模。今天,我们继续从《新华日报》历史报道中,一起倾听岁月留声……
1988年02月17日《新华日报》01版刊登《叶圣陶同志在京逝世》,文中写道,叶圣陶同志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学创作七十多年。五四运动前,他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是五四新文动中“托命于文艺”的战士、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先驱者之一。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为民族解放、人民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8年02月26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叶圣陶和记者——忆一次难忘的采访》,作者袁养和曾在五届全国五次会议上采访叶圣陶,回顾当时的情景,他在文中写道:“那是1982年11月29日,88岁高龄的叶圣陶老人来到江苏代表团第五组参加讨论。他穿一身灰褐色中式棉衣,手捏助听器,长眉高耸,精神矍铄地坐在一张茶色长沙发里,红润的脸上满是笑意。代表们都很尊敬他,请他发言,他谦逊地笑着站起身来,亮开铜钟般宏亮的嗓门,热情洋溢地发表了对新宪法草案、特别是对发展教育事业和推广普通话的看法,讲了足有半个钟头。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感动了代表们,会场气氛活跃。”
1988年03月01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叶圣陶同志生平》,文中写道:“叶圣陶同志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表里一致,坚持真理,一丝不苟。他从来不说不写一句违心的话,总是勉励大家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他的品德、文章、事业、言行,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读者、教师、学生、编辑和出版工作者。他的不平凡业绩,犹如积沙成塔,滴水成海,是在平凡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各方面都不愧为一代师表。”
1988年12月14日《新华日报》01版刊登《叶圣陶骨灰归葬甪直故里》,作者苏伟在文中写道:“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骨灰,由其亲属护送,8日从北京归葬至吴县甪直镇。叶圣陶曾在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今甪直小学)任教,在这里创作了近百篇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叶氏家属还将1万元作为‘叶圣陶奖学基金’赠给甪直小学。”
1993年01月07日《新华日报》08版刊登《叶圣陶改巷名》,作者张镛在文中写道:“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城东南25公里的古镇甪直,曾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地方。甪直镇河多、桥多、巷多。在众多的街巷中,有一条名叫眠牛泾,叶老曾以它为背景,写下了著名的小说《晓行》和七律《重到甪直》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殊不知,眠牛泾原是一条并无名气的乡镇小泾,它所以有名,是叶老改定了巷名,才使眠牛泾声名远扬的。”
1994年04月15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叶圣陶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宁举行》 ,作者忻文在文中写道:“在叶圣陶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省叶圣陶研究会和南京师专昨天联合召开‘叶圣陶教育思想研讨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来自高校和科研部门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深切地缅怀叶圣陶孜孜不倦、身体力行、献身教育的哲人风范,并就叶圣陶的育人观、师德观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994年09月26日《新华日报》03版刊登吴金泉、顾香男、黄载稿件《我省拨专款修缮叶圣陶纪念馆》,文中写道:“1988年,叶老病逝,他的骨灰归葬甪直。现在甪直有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墓、未厌亭及叶老创办的生生农场遗址。1994年10月28日,是他100周年诞辰,全国政协、民进中央将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叶老业绩,教育和激励人们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8月下旬,副省长张怀西由苏州市及吴县有关领导陪同,到甪直镇现场办公,决定由省、县两级拨专款18万元,用于叶圣陶纪念馆的此次维修。”
1994年10月29日《新华日报》05版刊登《首都纪念叶圣陶百岁诞辰》,文中写道:“全国政协、民进中央今天在京举行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到会并讲了话。在讲话中指出,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事业家、社会活动家,在新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风范永存的一代师表。”
2000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B02版刊登《叶圣陶纪念馆新馆落成开放》,作者吴旭峰、丁蔚文在文中写道:“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叶圣陶先生纪念馆新馆全面落成,今天在他执教多年的吴县甪直镇正式开放……在叶圣陶纪念馆扩建、重建基础上重新布馆的新馆,有叶老家人日前新捐赠的150多件叶圣陶珍贵的实物、证件文本、旧版珍藏书籍;各级叶圣陶研究会发动征集的许多实物资料。目前,新馆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扩建了‘生生农场’。”
2004年04月09日《新华日报》D02版刊登《叶圣陶的养生之道》,文中写道,在老一辈的作家中,叶圣陶先生是高寿者。作者从淡泊名利,专心学问;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心胸开阔、不伤和气;适量饮酒,活血化瘀四个方面总结叶圣陶的养生之道。
2005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D03版刊登《〈叶圣陶在甪直〉苏州开拍》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文中介绍:“《叶圣陶在甪直》讲述的是,1917年春,叶圣陶在甪直第五高等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教育改革和新文学创作。他接触农民,了解社会,与封建落后的旧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与妻子胡墨林一道,自编教材,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提倡教育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叶圣陶说:‘我真正的教育生涯是从甪直开始的。’”
2006年03月18日《新华日报》B03版刊登肖复兴文章《春天温暖的水》,文中写道:“我和叶家三代交往43年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而且,一直得到他们的关怀和帮助。1963年的暑假,我还是个初三学生,因一篇作文获奖而得到叶圣陶先生的亲自批改,并得到叶圣陶先生的接见和教诲……叶圣陶先生在世的时候,有人提出将叶圣陶先生在苏州住过的老屋辟为故居,叶圣陶先生曾经专门立下过字据,并委托苏州的作家陆文夫:‘做什么用场都可以,就是不要空关着,布置成故居。’前辈清洁的精神与清白的心怀,总会让我在每一位老者故去的时候涌起‘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感慨。”
2006年06月23日《新华日报》B01版刊登《〈叶圣陶在甪直〉在叶老故里首映》,作者徐宁在文中写道:“2006年06月22日上午,由苏州市甪直镇政府等单位联合投拍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在叶圣陶长期执教的苏州甪直古镇举行首映仪式。导演何文凉告诉记者,该片除了再现叶先生当年在甪直教书育人的经历外,还将名人、名镇、名景相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古镇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天博官网入口在《新华日报》历史报道中感悟叶圣陶“倾心文教”的责任与初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