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官网入口“神秘花园”里的故事——花园城市新加坡
天博官网入口“神秘花园”里的故事——花园城市新加坡在1963年李光耀提出“花园城市”(GARDEN CITY)之前,新加坡还是一个市区居住环境拥挤不堪、乡村条件很差的国家,甚至还存在很多没有下水道、没有沟渠、没有厕所的贫民窟。而如今新加坡已经拥有10325公顷绿地,绿化覆盖率达到70%,人均公共绿地约2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0%。滨海湾公园里那些棵仿佛天外来客般的超极树,预示着新加坡已经是个线年新加坡公园局提出调整成为“花园里的城市”(CITY IN THE GARDEN),再次印证新加坡这座国家城市的真实状态它已经不仅仅是有很多花园的城市,而是本身就扎根在花园里!
是什么造就了新加坡”花园里“的城市美誉,这座“神秘花园”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1968年,当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到波士顿进修时,发现当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这是一个工业化城市,但树叶、树丛、树木却依然保持着翡翠般葱郁的光泽。这与当时的新加坡太不一样了!由于柴油引擎汽车和罗厘排放的废气,新加坡路边的树木都被蒙上一层污垢。他默默观察,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发现,有一些汽车在一个加油站排队,却不像是在加油,于是他便问司机是怎么回事。司机回答道:“在波士顿,你每六个月就得检查汽车的排气管和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部件。检查过后,他们会给你一个标签贴在车上,这样车就不会污染花草树木了。”
李光耀回国之后效仿了这项做法。他规定所有在新加坡注册的车辆都必须定期检查,以确保排烟情况没有超标。车龄介于三年至十年的车辆,每两年就需要检查一次;车龄超过十年的车辆每年都需要检查一次。对排放黑烟的货车和巴士,新加坡对其实施罚款和征税。后来李光耀说,”树木给我提供了一个污染水平的指标。过后,我又增设了测量污染水平的仪器,以便管制柴油引擎巴士和罗厘排烟的情况。”就这样,会说话的树拯救了新加坡的空气。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降低私家车上路率,政府有意提高私家车的使用门槛。除了交150%的高额购置税外,还需要购买拥车证,这种拥车证拍卖得来,价格十分高昂且有限期不超过一年。此外还在各个路段设置电子收费,起到分流和限制车辆的作用。因此在新加坡,只有真正的富人才开得起私家车!而对于有购车需求但付不起费用的市民,政府也推出非繁忙时段的廉价车牌,但只能在晚上7点至早晨7点之间、周末和假日上路使用,否则每天要交20新币的上路费。据统计,新加坡的汽车拥有率只有10%,是发达国家中汽车拥有率最低的国家。
这或许显得不太公平。但事实上是,新加坡拥有发达且完善的地铁和公交车系统,无论是通勤、商务、休闲还是旅游....。。你基本上可以依靠公交系统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同时不必花很多钱。目前,60%的出行人次是靠公共交通工具,大大降低环境污染,且缓解了交通压力。
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直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不断做出平衡 。当年住友公司着手建立裕廊炼油和石油化工厂时采用的是日本标准。但李光耀坚持使用德国标准,这也是在欧洲国家里最高的。当时谈判的条件是,除非住友采用德国的做法,否则就终止合作;而如果住友采用必要设备降低污染,政府将在劳工方面提供相当多的优惠条件,如豁免工作准证费等等。最后住友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当时的坚持是明智的对于本身国土面积就很小的新加坡来说,工业污染绝对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新加坡在工业化初期就采用高标准排污标准天博官网,避免日后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善后,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举措。如今,当你走在裕廊乡村俱乐部的时候,你闻不到任何异味。
故事讲完了吗?不。一个国家城市环境问题,不是靠限制交通和企业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一系列的开发、科研和创新工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的城市规划和战略实施计划。所以,我还有四个故事要讲。
新加坡是弹丸之地,只有699平方公里,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但仍有10%的土地被规划为公共绿地和自然区。
在20世纪六、七年代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土地为了发展而被清理并希望用于建设。岛上的水泥建筑和柏油路区域不断增长。当时政府预见到了植树的重要性,开始有计划地在道路两旁、开发区的空地和其他闲置的空地上大量植树。所有道路边缘都专门留下了种植区。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中央商业区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些绿化是为了尽快建成绿色覆盖层,以提供树荫来保持环境的凉爽,提高环境质量。
最夸张的要数在黄金地理位置的滨海湾,早期规划了百公顷的预留土地作为绿地也就是现在知名的滨海湾公园(Gardens by the Bay)。在这个101公顷的土地中,没有大型商业,没有公寓,全部都是被先进的绿化设施包围着的景观和绿地。在滨海湾公园中,只有两个玻璃生态区“云雾林”和“花穹”收取门票,而超级树、园艺展览花园、植物世界和蜻蜓湖、翠鸟湖等,全部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
1970年代后期,新加坡组屋的建设模式发生改变,成为一种每个2-4公顷面积区块都含有4-8个公寓和一个集中活动场地或公园的区块中心的棋盘式结构。这种结构加大了社区绿化率,并发展了新加坡绿化空间模型。
而现在,新加坡对建筑用地的管理更加严格:在公寓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建屋发展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花园;在每个建屋发展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等等。
新加坡鼓励建设有绿化设施的建筑。例如达土岭组屋,空中桥梁将7栋高层公寓编织在一起为空中花园,争取到更多的“地面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不仅顶层屋顶花园可以插入儿童游戏场、社区聚会区、运动庭院,地面层也被切分成地景建筑,形成地面两层的景观花园下层用于商业服务配套,上层则作为公园使用。
不仅住宅如此,启汇城Solaris科研大厦,EDITT办公塔楼,Iluma商业大厦,Park Royal花园酒店.。。新加坡的办公和商业建筑也频频出现生态建筑。
而樟宜机场的室内绿化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航站楼里茂密的大花园增加了室内的负氧离子,让人们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掏出腰包。
仅仅加大绿化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需要产生连通性,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应。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进行了连续数十年的绿化工程,包括投资巨大去整治山体公园,然而却由于与城市的连通性欠佳,人迹罕至,使用率不高。为改善这一状况,新加坡国家公园局2001年开始关注绿地空间的可达性,希望将公园串联网络不断延伸,将公园、新镇中心、体育设施和公共邻里中心全部链接起来。这个计划是将在2015年建成长达200公里的绿廊,将滨河步道、海滨公园、山体公园和城市大型集中绿地连结起来,主要作为市民步行交通。目前,东部公园连道已经完成,将东北部的东海岸公园、樟宜滨海公园、白沙公园和勿格蓄水池公园练成一线。而已经建成的亨德森波浪桥,自身形态曼妙,同时起到了连结了城市与密林的作用,成为新加坡旅游又一个不得不去的景点。
新加坡的河流治理是为了满足通航、形象和集水等多重要求。在治理中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先建设底板:1977年发起”十年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提出“把鱼儿引回来“的宏伟目标。包括铺设下水管道,清洁沿河环境,兴建护岸,修建水库和水渠,增加水资源储备等工程。
再拉好框架:打好基础以后,再以河流为轴线进行沿线建设,发展周边的商业、道路和景观建设。
最后华丽登场:进一步美化水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照明工程,在原有商业活动基础上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使之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城市滨水空间。
著名的新加坡ABC计划“活跃、美丽、干净”(active/beautiful/clean)天博官网,目的就是在河道和蓄水池周边建立休闲娱乐设施,使其不仅能够收集雨水,也能变成民众旅游休闲的去处。如今,你可以去克拉码头享受丰富夜生活,可以去榜鹅水道悠闲的划船游玩,可以去裕廊湖参加大竞跑比赛,你可以去麦里芝蓄水池看看《夺宝奇兵》的拍摄现场,你还可以带着孩子去碧山公园探寻微生物环境群落。对了!你必须去新加坡的名片滨海湾去感受一下免费的水幕表演秀和爵士音乐会。这不仅仅体现出一个花园城市的生态面貌天博官网,更散发着无处不在的活力!
新加坡通过四个“国家水龙头”战略来争取实现水源多样化(MOEWR, 2006),即公用事业局在进口水的基础上开辟出了本地集水、新生水及海水淡化共四种供水方式为新加坡提供清洁低廉的用水。其中雨水收集更是新加坡生态环保建设的重点,前面所述的河流治理目的也在于此。
神秘花园其实并不神秘,相反的,它体现出一种开放和平等的姿态。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不是只有有钱人才有权利享受干净的街道、完善的下水道和清新的空气,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整个城市的清洁条件,可以解决一部分贫穷百姓民怨所引发的整治问题;也只有改善了城市环境,城市才有可能兴盛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