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七夕节里的潮汕非遗文化——“出花园”
天博七夕节里的潮汕非遗文化——“出花园”五金出花园是指清代以来流行于粤东地区,为15虚岁的男女孩子举办的礼俗,表明孩子已长大。《中国风俗史》载:“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表其有之资格也。” 《礼记》记载,汉族男子20虚岁,女子15虚岁要举行礼,男子的礼为“冠礼”,女子的礼为“笄礼”。
潮汕“出花园”的时间一般在孩子15虚岁那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出花园市级非遗传承人蔡静燕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出花园”整套程式,她告诉记者,出花园的含义比较浪漫。古代大户人家的住宅大多有花园,花园往往是孩童嬉戏娱乐之所。潮汕人认为,15岁前的孩子单纯天真,仿佛生活在无忧无虑的花园中,到15岁就宣告,该从“花园”中出来,跨进成年的门槛,负担起社会、家庭的责任。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洗花水,芙蓉花、石榴花、春草、状元竹等要12种具有吉祥意义的鲜花水中沐浴。沐浴后穿上红肚兜天博,脚踩祥云椅,穿上红木屐和新衣服,寓意“出花园”后会有新面貌,出人头地。
“公婆神”,也称“眠床脚神”,相传在孩子十五岁之前一直庇护着孩子的成长。出花园这天理应答谢其佑护的恩德。供品包括:三牲(鸡、猪肉、乌鱼);五碗头(包括龙舌鱼、猪肝、猪肚、春菜、豆干等)、十二碗甜品及粿品,全部供品要放在一个由竹篾编成的扁平状容器里, 祭拜的地点是主人睡的床上。
跳胶掠是将祭祀用的筊竻(一种盛放祭品的容器)放在地上,里面放置一些果品、糖果和花生米,在筊竻上跳过去。就表示这个小孩子已经跳出了花园墙,走向新的时期,开创一个新的场面。
头彩食”,就是让孩子象征性地咬一下鸡头,寓意“独占鳌头、出人头地”,还要将鸡舌头拿给孩子吃,叫做“口齿伶俐”;菜蔬则是以形生意,以名取吉,如春菜、厚合、芹菜、葱等天博,寓意与人好合天博,勤奋聪明等。
潮汕地区各地的“出花园”仪式大同小异,汕头地区的基本程式主要分为问卦占卜、沐浴、拜公婆神、吃“头彩食”,每个环节都颇有讲究。“出花园”的习俗流传至今绵延不息,尽管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其中的繁文缛节逐渐被简化,但那份神圣的仪式感不变,寓意其中的内涵也不变。父母都希望通过这一仪式,让孩子明白自己长大了,从此踏上人生的新征程,要懂得感恩和责任,同时也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更需要通过这么一种仪式让他们更有担当,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