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科学网—且介亭的风景
五金【出版业迅速发展,杂志不断涌现,除了环境比较宽松,据说还有个重要的因素,是产纸大国加拿大和德国向中国倾销纸张,白报纸一吨仅银元2元,大大降低出版成本,因而反过来刺激了上海出版界的繁荣,以至于出现各类刊物风起云涌之势。】
鲁迅先生晚年著有《且介亭杂文》,以及《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三册杂文集出版于1935年至1937年。众所周知,鲁迅的许多书,其书名往往是十分考究、别具深意的。如《朝花夕拾》,是追忆诗意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的追求;《三闲集》则是因为某左得可爱的作家诬蔑鲁迅“有闲”,“而且还至于有三个”,因借以回敬之。至于晚年出版的这三册杂文集涉及的“且介亭”,据鲁迅自述,上海之且介亭是指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按当时鲁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的区域,又称半租界。“且介”即是租界二字各取一半,以“且介亭”为书名,亦显示鲁迅对于所处环境的敏感和他的独特的嘲讽风格吧。
这篇小文就是借鲁迅别致的书名,试谈上海的租界,以及租界的存在对于上海文化的深刻影响当然,我要事先申明,我坚决主张收回租界!
上海作家木心在《上海赋》中,对于上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崛起为东方著名的商埠,有过非常精辟的描述。他写道:“大约二十年代初到大约四十年代末(指20世纪),上海显现了畸形的繁荣”。导致这一切的根由是“道光三十三年中英江宁条约的签订,不论恶运好运,上海是转运了,从此风起云涌蔚为商埠,前程一天比一天更未可限量。此丕变,以出现英、法等国的租界为征候为标帜”。接下来,木心以一个“老上海”的眼光,回顾了上海租界的发展史:“1927年的上海还只算是特别市,到1930年才直辖当时的行政院,重新勘定市界,把原先的17个市乡概名为区。其中的特别区,便是英美合称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从黄浦江外滩起,由公共租界的大马路和法租界的法大马路,下去卒达静安寺区长约十里,就是口口声声的十里洋场,或十里夷场十里彝场。”
历史给予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十分微妙且无法预料的。上海的发展与伦敦、巴黎等承载厚重历史的大都会完全不同,她畸型繁荣的巅峰期,据木心认为是整整四年,“1937年秋末,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租界之外的上海地区全部沦陷,租界有了新名称:孤岛。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不仅苏州河以北的居民仓皇避入租界,上海周围许多城市的中产者,及外省的财主殷户富吏,纷纷举家投奔租界,好像赶国难狂欢节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人口从一百万猛增到四百万”。二次大战的战火在欧洲蔓延,但西方各国对上海情有独钟,英美金融资本通过汇丰、麦加利、花旗三大银行控制上海的经济枢纽,欧美各国商品充斥市场,新的工厂、商店、旅馆、酒家、大厦、公寓、洋房日夜施工,致使原本黑暗冷清的租界四周,也是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有学者认为,上海的崛起有赖于她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而高素质的移民从国内国外大量涌入,实际上是各类人才的引进。尽管这是客观形成的潮流,千载难遇的机遇毕竟给上海租界带来跨时代的飞跃,各种外来文化深深地渗透于这块土地上,使这里形成一个文化实验室。例如在欧洲受到的数以万计的犹太人来到上海,其中很多白俄犹太移民是音乐家、歌唱家,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他们带来的音乐文化对于上海的艺术水准影响深远。
上海的租界从兴到衰,时间并不太长(1943年英美政府放弃了在中国的全部租界权,租界归还中国)。然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工业崛起,商业兴隆,消费娱乐业形成中西合璧、各具特色的行业,城市面貌也发生很大改观。外滩大厦林立,铸就了上海的形象;在英租界内,横贯市区的南京路以永安、先施等四大百货公司构筑了中华第一商业街,而在法租界的霞飞路(今淮海路),形成上海另一条格调高雅的商业街。租界的市政建设也有长足的进步,公共交通,下水道与照明,道路与绿化,煤气管道与电灯,图书馆与公园,电影院与剧场,从无到有,日臻完善,就连为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规划的石库门,也显示出独特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受到上海市民的青睐(我就很喜欢这种富有人情味的住宅区)。
上海的城市风貌是这个时候打下根基的,即使后来租界撤销,上海也笼罩在租界的阴影中,无论怎样想摆脱它的羁绊也无济于事,这是历史的必然。值得一提的是,租界人口主要还是中国人,1933年城市人口3133782人,外国人仅7万左右。可见,上海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而且成功的。过去和现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能够超越上海,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因此,尽管历来的传统观念以“冒险家的乐园”来贬损上海,过度渲染纸醉金迷的夜上海的堕落和腐朽,然而以历史的大视角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客观公正地评价,上海不愧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最具现代化的、与世界接轨的大都会,有人说她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装饰艺术大楼的城市,建筑印记酷似纽约的风格。她追逐世界的新潮,朝气蓬勃地接纳一切新思想、新文化、新。她讲究效益和速度,追求新颖和质量,因而上海的产品代表着质量最佳、式样最时髦,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产品。这一点,有口皆碑,为上海赢得了长久的荣耀(现在如何,阿拉就弗晓得了)。
文化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上海的租界时期,由于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西方的文学艺术迅速地传播开来,加上这个时期涌入上海大量的知识精英,通过他们不懈努力,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迅速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不必说了,当年上海是中国优秀国产影片唯一的出产地,类似中国的“好莱坞”,荟萃了一大批优秀的影星、导演、作家。今天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抗战期间为军歌)。大光明、国泰、南京、大上海是4家设备最好的影院,大量进口的美国都在这4家头轮上映。还有很多票价低廉、设施较简陋的影院,如平安、金门、巴黎、杜美等影院。
作为全国出版业的中心,上海书籍杂志的出版相当繁荣。福州路南北方向的两三个街区有新旧书肆三百余家,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首,还有很多小的各有特色的书店。河南路、北四川路也有不少书店。以出鲁迅的书出名的“北新”,邹韬奋的“生活”书店,以出《良友画报》闻名的良友图书公司,1926年创办的开明书店等。外滩还有一家规模不小、专售西文书的别发书店,英国人开的,热衷西方文学的翻译家是它的常客。北四川路的内山书店,日本人开的。当时杂志也多,邹韬奋的《生活》周刊每期销路12万份,商务的“东方杂志”8万份,林语堂的《宇宙风》四万五千份,夏丏尊、叶圣陶的《中学生》(开明书店1930年1月创刊)5万多份;其他有名的杂志,如商务的《小说月报》,新月书店的《新月》,北新的《语丝》,陈望道的《太白》,黎烈文的《中流》,施蛰存的《现代》,叶灵凤的《现代小说》,邵洵美的《金屋月刊》,周瘦鹃的《紫罗兰》张爱玲的小说最早在该刊发表,轰动上海文坛,这当然是后来的事了。
出版业迅速发展,杂志不断涌现,除了环境比较宽松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据说还有个重要的因素,是产纸大国加拿大和德国向中国倾销纸张,白报纸一吨仅银元2元,大大降低出版成本,因而反过来刺激了上海出版界的繁荣,以至于出现各类刊物风起云涌之势。当时上海有由刊物而发展为书店,也有先办书店再创办刊物,大书店通常出有好几种刊物,如商务、开明,定期出版的刊物为本书店的新书做广告,已是惯例,显著出版物激烈竞争的局面。
当时的一个特点是著名作家下海办出版社、办杂志比较普遍,似乎比今天还要寻常得多,我不懂其中奥妙,但至少是“且介亭现象”很鲜明的一个特色。众所周知,巴金1935年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鲁迅1931年创办的“三闲书屋”,都是比较有名的。作家担任刊物主编,自办出版社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科学网—且介亭的风景,毫无疑问极大地推动了创作与翻译的繁荣,许多年轻的作家、翻译家,借助这些平台登上文坛,各种流派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或茁壮成长,或自生自灭,这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个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