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宁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已两年 居民这么感叹
五金“小区海绵化改造后,绿化更加丰富多样,景观更加优美了。生活在这里,就像在花园一样。”“道路积水没有了,下雨天,路面上也是清清爽爽的。”“小区一下子新增了1000个停车位,下班回家不用为找不到车位烦恼了。”昨天,记者在多个海绵化改造试点采访时,听到许多居民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点赞心声。
记者从市海绵办获悉,自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工项目166个,完工项目51个。
走进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小区,高大的树木挡住阳光,树阴下的绿地种满花草,大大小小的卵石与高高低低的绿植搭配得错落有致。花草丛中设置了休闲椅,三三两两的居民正在休憩闲聊。
这是三和嘉园刚刚改造完成的“海绵”设施——雨水花园。“以前小区绿化带植物稀稀拉拉,改造后景观变美啦,我们每天像生活在花园里。”居民张晓影高兴地说。
“我们小区2004年建成,雨污管老化堵塞,雨天部分区域会出现积水;一部分地面铺装破损坑洼;小区绿化比较杂乱,有些地方黄土裸露。”江北庄桥街道广庭社区谢庆恩介绍说,“2016年4月,宁波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三和嘉园位于试点区内,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通过海绵化改造,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海绵化改造前,小区雨水就近排入西侧洋市河,初期雨水是河道重要污染源。通过雨水花园过滤净化后再排至洋市河,能削减面源污染60%以上,超标雨水则通过溢流设施流入雨水管网。小区海绵化改造预计今年5月完工。”该小区海绵化设计单位、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浙江区负责人刘杨说,经过海绵化改造天博宁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已两年 居民这么感叹,三和嘉园小区能应对50年一遇内涝风险。
在江北姚江花园小区,记者见到了另一种海绵化改造方式:每幢居民楼外墙都新增了一根粗大的户外排水管,和奶白色的墙面融为一体。这些新增排水管有啥用?该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单位、泛联尼塔生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院副院长沈哲瑛说:“老小区阳台洗衣水直接进入雨水管汇入河道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每户阳台外接排水管,将阳台洗衣废水收集起来汇入市政管网,起到保护河水水质的作用。”
停车难是很多老小区的共性问题。我市首个启动海绵化改造项目的老小区——姚江花园,目前海绵化改造基本完工。改造后,新增了1000个停车位。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小区是2003年建成的安置小区,现有2300多户、车辆1400多辆,可停车位仅400多个,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江北洪塘街道姚江社区党总支虞亚军说。为此,设计单位最大化利用空地,重新划分停车位,共新增1000个停车位。“现在基本能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停车有序了,道路拥堵现象也大为减少。”虞亚军说。
这些停车位还承担“海绵”功能。“停车位地下敷设管道,每个停车设施都是一个小型的调蓄空间,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可将水抽取出来使用。”刘杨介绍说。
停车难的问题在三和嘉园同样存在。小区北门原先杂草丛生,利用海绵化改造契机,设置了50多个停车位。“停车位地面铺的是透水砖,下小雨不积水。”小区居民熊佩娜指着地面介绍道。据了解,该小区居民800多户,地面停车位仅64个,海绵化改造中,共新增车位113个,同时将主要道路从3.5米拓宽至5.5米,通行更为顺畅。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民生工程,目前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取得良好成效。老旧小区改造重在以解决问题和满足百姓需求为主,通过‘海绵+’建设模式,实现多赢的建设目标。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还要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度和业委会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作用,通过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总咨询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宁波项目负责人张伟介绍说。
进入宁波技师学院大门,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雨水花园中鲜花盛开,毛鹃、金叶石菖蒲、鸢尾、红叶石楠等植物郁郁葱葱天博官网。“改造前,这块绿地中间高、四周低,一下大雨,积水会流到路面上。海绵化改造后,绿地中间成为了一个凹地,道路积水会通过溢流井渗入地下,过滤净化后排放。”刘杨说。
“海绵化改造于去年7月启动,10月份完工。去年10月中旬,连续下了3天大雨,总降雨量约250毫米,宁波年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3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全年总量的1/6,说明雨势很猛,可学校路面却没有积水。”宁波技师学院后勤装备处处长陈明武说,“另外,改造后还新增了40多个海绵化停车位,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储水空间也增加了200立方米。”
学校门口的榭嘉路是我市首条完成海绵化改造的道路。改造之前,这里存在雨天路面易积水,车行道、人行道部分雨水直排雨水井,地面砖块破损等问题。改造后,道路侧石下设有一个个开口,全长1568米的道路有480多个开口。刘杨说:“侧石的一边是马路,一边是生态树池,设置路牙开孔是为引导雨水流入生态树池、人行道透水铺装和路外绿化下的生态碎石层组成的海绵体。这样一来,道路雨水的水质得到净化,能削减污染源60%。”
在广元路东侧海绵试点项目——广元路(北环西路—云飞路)东侧绿带项目,同样也是利用生态手段,将雨水经过绿地渗透、滞留、蓄存、过滤,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一部分进行引导排入河道,能减少市政管网的压力,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保护姚江水系。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11月,我市出台《宁波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18年,江北区“慈城-姚江”试点区域的30.95平方公里,达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考核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工项目166个,完工项目51个。宁波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开工项目97个,完工项目23个,完工的公建类项目有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市第九医院二期项目、江北区实验教育集团滨江实验学校等工程。除三和嘉园和姚江花园外,居民区海绵化改造项目还有天成家园、天水金领公寓、庄桥街道冯家安置房项目等。
“小区海绵化改造后,绿化更加丰富多样,景观更加优美了。生活在这里,就像在花园一样。”“道路积水没有了,下雨天,路面上也是清清爽爽的。”“小区一下子新增了1000个停车位,下班回家不用为找不到车位烦恼了。”昨天,记者在多个海绵化改造试点采访时,听到许多居民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点赞心声。
记者从市海绵办获悉,自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工项目166个,完工项目51个。
走进江北庄桥街道三和嘉园小区,高大的树木挡住阳光,树阴下的绿地种满花草,大大小小的卵石与高高低低的绿植搭配得错落有致。花草丛中设置了休闲椅,三三两两的居民正在休憩闲聊。
这是三和嘉园刚刚改造完成的“海绵”设施——雨水花园。“以前小区绿化带植物稀稀拉拉,改造后景观变美啦,我们每天像生活在花园里。”居民张晓影高兴地说。
“我们小区2004年建成,雨污管老化堵塞,雨天部分区域会出现积水;一部分地面铺装破损坑洼;小区绿化比较杂乱,有些地方黄土裸露。”江北庄桥街道广庭社区谢庆恩介绍说,“2016年4月,宁波市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三和嘉园位于试点区内,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通过海绵化改造,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海绵化改造前,小区雨水就近排入西侧洋市河,初期雨水是河道重要污染源。通过雨水花园过滤净化后再排至洋市河,能削减面源污染60%以上,超标雨水则通过溢流设施流入雨水管网。小区海绵化改造预计今年5月完工。”该小区海绵化设计单位、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浙江区负责人刘杨说,经过海绵化改造,三和嘉园小区能应对50年一遇内涝风险。
在江北姚江花园小区,记者见到了另一种海绵化改造方式:每幢居民楼外墙都新增了一根粗大的户外排水管,和奶白色的墙面融为一体。这些新增排水管有啥用?该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单位、泛联尼塔生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院副院长沈哲瑛说:“老小区阳台洗衣水直接进入雨水管汇入河道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每户阳台外接排水管,将阳台洗衣废水收集起来汇入市政管网,起到保护河水水质的作用。”
停车难是很多老小区的共性问题。我市首个启动海绵化改造项目的老小区——姚江花园,目前海绵化改造基本完工。改造后,新增了1000个停车位。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小区是2003年建成的安置小区,现有2300多户、车辆1400多辆,可停车位仅400多个,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江北洪塘街道姚江社区党总支虞亚军说。为此,设计单位最大化利用空地,重新划分停车位,共新增1000个停车位。“现在基本能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停车有序了,道路拥堵现象也大为减少。”虞亚军说。
这些停车位还承担“海绵”功能。“停车位地下敷设管道,每个停车设施都是一个小型的调蓄空间,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可将水抽取出来使用。”刘杨介绍说。
停车难的问题在三和嘉园同样存在。小区北门原先杂草丛生,利用海绵化改造契机,设置了50多个停车位。“停车位地面铺的是透水砖,下小雨不积水。”小区居民熊佩娜指着地面介绍道。据了解,该小区居民800多户,地面停车位仅64个,海绵化改造中,共新增车位113个,同时将主要道路从3.5米拓宽至5.5米,通行更为顺畅。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民生工程,目前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取得良好成效。老旧小区改造重在以解决问题和满足百姓需求为主,通过‘海绵+’建设模式,实现多赢的建设目标。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还要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度和业委会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作用,通过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总咨询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宁波项目负责人张伟介绍说。
进入宁波技师学院大门,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雨水花园中鲜花盛开,毛鹃天博官网、金叶石菖蒲、鸢尾、红叶石楠等植物郁郁葱葱。“改造前,这块绿地中间高、四周低,一下大雨,积水会流到路面上。海绵化改造后,绿地中间成为了一个凹地,道路积水会通过溢流井渗入地下,过滤净化后排放。”刘杨说。
“海绵化改造于去年7月启动,10月份完工。去年10月中旬,连续下了3天大雨,总降雨量约250毫米天博官网,宁波年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3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全年总量的1/6,说明雨势很猛,可学校路面却没有积水。”宁波技师学院后勤装备处处长陈明武说,“另外,改造后还新增了40多个海绵化停车位,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储水空间也增加了200立方米。”
学校门口的榭嘉路是我市首条完成海绵化改造的道路。改造之前,这里存在雨天路面易积水,车行道、人行道部分雨水直排雨水井,地面砖块破损等问题。改造后,道路侧石下设有一个个开口,全长1568米的道路有480多个开口。刘杨说:“侧石的一边是马路,一边是生态树池,设置路牙开孔是为引导雨水流入生态树池、人行道透水铺装和路外绿化下的生态碎石层组成的海绵体。这样一来,道路雨水的水质得到净化,能削减污染源60%。”
在广元路东侧海绵试点项目——广元路(北环西路—云飞路)东侧绿带项目,同样也是利用生态手段,将雨水经过绿地渗透、滞留、蓄存、过滤,一部分补给地下水,一部分进行引导排入河道,能减少市政管网的压力,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保护姚江水系。
2016年4月,宁波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6年11月,我市出台《宁波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18年,江北区“慈城-姚江”试点区域的30.95平方公里,达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考核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区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工项目166个,完工项目51个。宁波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开工项目97个,完工项目23个,完工的公建类项目有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市第九医院二期项目、江北区实验教育集团滨江实验学校等工程。除三和嘉园和姚江花园外,居民区海绵化改造项目还有天成家园、天水金领公寓、庄桥街道冯家安置房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