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官网入口万科在上海的4次蝶变
艳姐过去和很多在上海的地产人聊天,有一些地产老兵已在地产圈浮沉20、30年,很多人都会说这么一个段子:
如果穿越回30多年前,你去问上海人最想要住在哪里?他们可能会一脸茫然,毕竟那个时候弄堂生活已经成为了日常,对于人居生活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
但是在30年后的今天,你再去问他们想住怎样的房子,你或许会听到很多类似的答案——万科打造的房子。
也正是从上世纪90年始,万科进入了上海,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设共生,打造了诸多代表性的人居楼盘以及商业、长租公寓、城市更新等多业态项目,改变了城市界面和上海的人居生活。
但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其实万科在上海经历了四次蝶变,才成为了如今深入人心、值得信任的万科。
今天给艳姐一点时间,艳姐很想以个人视角,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万科在上海的4次蝶变过程以及万科如何和上海这座城市共生。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万科在上海也是紧跟城市发展节点,和上海的城市化建设共进。很多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的人,能够和万科产生紧密链接的载体,其实就是万科打造的人居项目。
艳姐身边也有很多万科的业主,有一部分业主甚至在不同时间点买入了多套万科的房子,还会把万科项目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朋友,所以这些业主也深切感受到:
万科30年来在人居项目层面不断精研,并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和政策,在不同的城市发展节点,打造出具有模式创新、符合时代潮流的人居作品,让上海居者的人居生活品质实现了升维。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开启了现代化的步伐,日新月异,目标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万科也是助力了上海的国际化发展,并促进上海郊区的城市化扩张。
比较典型的项目万科在上海闵行七宝打造的七宝万科城市花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万科为这个远郊综合生活住区,注入了物业后期大运营思维。
万科引入大量配套资源,那里没有交通,万科1993年引进911路直达市区;没有商业,首次尝试引入24小时便利店;缺乏教育资源,1996年万科携手复旦教育集团成立了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现更名为上海市民办德英乐实验学校)......
这些动作在90年代初,都是非常大胆的尝试,也成为了万科提升城市界面,和城市共同成长的经典案例。而这个项目也是重塑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打开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空间。
从2000年开始,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重心变为“四个中心”建设、一城九镇及郊区城市化发展,万科协力进行浦东新区建设,并对上海高端人居进行探索。
从2003年起,万科在上海率先推出了高端别墅产品——兰乔圣菲、红郡等项目,引领了闵行金丰国际社区20年的高端居住风尚,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理想和憧憬。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金丰国际社区的规划概念比较模式,万科在当时率先开发了兰乔圣菲,在32公顷土地上分1-3期开发,共建造了305栋独栋别墅。
项目围绕天然水系进行物理分割,打造了罕见的低密度建筑形态,当时这里也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4300多位外籍人士,也奠定了金丰国际社区的高端基调和氛围。
到了2010年后,上海的城市建设进一步升级,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并且五个新城规划出炉,并深化城市更新。
万科也是响应五个新城规划和建设,并深度参与到城市的有机更新中,逐渐成长为城市多元业务的服务商。
让艳姐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嘉定的安亭新镇产城融合项目,2015年万科进驻安亭新镇,全场景实践”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战略,构建多业态功能体系,助力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小镇活力再升级。
万科先后落地了旗下社区商业“万科集”、社区办公“万创坊”、长租公寓“泊寓”,引入星巴克、食集、7-11等品牌提供餐饮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让社区空间不断生长。
万科在安亭新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持久且需要不断注入情感的过程,但也正是万科的坚持,也让安亭新镇成为了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
而从2017年至今,围绕上海《2035》规划,上海明确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万科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发展,打造了更为丰富多元的人居作品。
比如在2019年,在上海城市转型背景下,万科提出“中兴城五年计划”,推出高端住宅作品——中興路一號Oriental One,并为该片区量身定制了塔楼设计,静安中兴路片区迎来“更新”,区域人文地脉更为繁荣复兴。
中興路一號Oriental One对于万科来说,并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成为了片区发展的锚点。万科将中興路一號Oriental One与中兴城板块的雅宾利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建设中)串联了起来,打造了占面约100万方的“15分钟生活圈”。
凭借万科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待雅宾利四期建成并融入占面约一百万方的“中兴城”后,城市焕新也将全景实现。
所以你会发现,近30年来,每当上海城市发展转型,都一定会看到万科迅速做出的自我迭代和升级,并运用到人居产品的打造中,做到了“因时而变、因需而变”。
提到上海这座城市,不得不提的是上海两条母亲河——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变迁,而上海也将一江一河的规划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提出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也对标世界级滨水区,打造了具有水岸魅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万科在上海也充分尊重上海的地脉文化,将“水”的元素融入到项目中。
在2014年左右,上海经济发展面对产业转移,城市发展迎来新一轮复兴,万科也应时而动,在浦江沿岸先后布局翡翠别墅及翡翠滨江项目。2014年正式发布“万科翡翠系”作品,也成为了万科典型的和“水”产生链接的项目,在市场上受到了巨大的关注。
万科也站在了区域规划的高度,对这个高端产品系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包装,将其打造为上海内环内及陆家嘴滨江沿线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之一。
位于上海梅陇新中心朗拾花语,打造了在全上海都比较罕见的T型景观水系,它是项目的核心,整个社区从空中俯瞰就如同一座水上的自然岛屿。
这样一个因水而生的项目,在研发阶段,项目团队就把度假酒店作为重要的参考系,来到泰国湄南河畔,吸收和借鉴了曼谷四季酒店、安缦酒店等顶流设计经验,将自然水岸的灵感注入到了朗拾花语项目中,将水岸变成一个能够进行社交和感官体验的滨水空间。
万科还在松江打造了万科·海上映象,万科通过住宅+商业+滨水的一体化打造,将逛街、娱乐、休闲、社交、居住、艺术等等多种功能串联了起来。
万科并不是生硬的将这些业态拼凑在一起,而是通过一座桥(规划中),将原本孤立的社区与周边的滨水景观带相融合,并将社区与商业、广富林文化相融共生,营造出了的生活场景。
所以你看,万科在打造项目的时候,也是深度理解了城市和区域的水文化,让水成为了项目的神来之笔,让项目因水而生。
当然,万科的因水而生还可以上升到天蓝水清的韧性城市以及对于城市生态自然环境的守护。事实上,万科在成立之初,就将敬畏自然写入品牌DNA,在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2015米兰世博会万科馆、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的建设与运营中,都传递着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美好未来的祈愿。
在上海打造“公园城市”的背景下,万科始终践行社区低碳健康理念,上海万科通过水体净化、植物固碳、创新公共空间、主题公园打造、景观装置艺术等全域生态实践,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绿轴。
比如四季都会在景观营造上,从内部的中心花园景观轴线,延伸至西侧的口袋公园,内外兼修,形成了内外双公园的格局。人们可以在公园里这里遛狗、滑板、嬉戏,还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更为重要的是,万科还将人文灵魂注入了项目,让项目拥有了互动对线规划》中提到的上海要成为“人文之城”相契合。
我们慢慢看下来,比如在朗拾花语项目中,打造了诸多具有人文气息的细节,比如项目 会有很多的第三空间——由架空层等空间营造出的特殊社交盒子,在万科的预设中,这里可以读书、阅览、看电影,是可以自由发挥、 由 业主 自己去定义 的共享基地,让社交从局限的客厅中彻底脱离出来。
我们还看到,朗拾花语在水岸边还巧设了一个开放式自然会客厅,非常适合与亲人朋友在这里细细享受美好的下午茶时光,完美诠释人与江河湖海共生的人文内涵,带来滨水慢生验天博。
上面几幅画面,是不是感觉这样万科的作品,很小资,很重视人与景之间的交互感,赋予项目更多人文内涵,类似这种“人文气质”在万科的很多产品中,我们也都看到过。
万科创新的地方在于将人文内涵融入到了项目中,融入到了城市发展纹理中,以人为核心,为谋求发展的青年人群提供了一个“出则通达顺意;入则心缓神宁”的人居环境。
徐汇的龙华会是万科在上海首座对望千年古刹的街区商业,从项目的俯瞰图可以看到,整个商业街区都是以龙华塔为轴心而铺展开的格局,很明显万科非常重视龙华的属地文化,将龙华寺固有文化底蕴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上。
而且项目采取地上街区+地下盒子的开发方式,最大程度保持了地面建筑视野开阔,这样在商业街区游玩时,能尽可能多地看到不远处的龙华塔,这是万科在体现属地文化时一些很讨巧的地方,巧妙借力龙华塔赋能商业。
万科龙华会的这些精心策划体现了对属地文化的重视,而反过来富有特色的属地文化又会赋能商业, 基于这个理解,万科对龙华的人文灵魂开始有了更多样化的运用。
项目中的龙华妙会、龙华戏台、妙会奇遇等这些主题策划都赋予了龙华会更加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在内容上龙华会引入了中华传统艺术戏曲,甚至还孵化了原创IP鹦鹉“华子”,并设立了龙华会专属运营店“华子的店”。
也就是说,万科在龙华会项目上注入人文灵魂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城市发展需求的迭代,加入了不少当代年轻人喜欢的商业模式。
所以,你去看万科在上海的很多项目,你都会发现项目关于人文元素的巧思,你都很想和项目产生一番互动和链接。这些项目也正是因为人文元素的打造,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035规划》中也是提到了上海要成为“创新之城”,万科近年来也是眼光看向未来,持续走在创新求变的路上。
其三条主干道采用立体交错设计,根据道路划分不同商业、住宅、办公等建筑群类别,与天空之城融合,这样做的效果是,项目内各栋建筑到地铁站的直线米内,这对于占地面积能达到30万平方米的天空之城来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另外,天空之城还开创性的设计了TOD项目垂直开发逻辑,将人流最集中的9米车站标高处设计为首层;在0米、9米、15米、18米这些标楼层都有绿色景观设计;而且住宅部分更是将原本位于地面上的道路变为了横跨空中的景观天桥······
这些设计看似有悖常理,但结果是建筑与地铁之间以及住宅与资源片区之间保持着舒适的步行距离;建筑的空间垂直布局能适应人群动线而设计,利用效率大幅增加,而这些都是万科为打造高效TOD项目而作出的创新求变。
再比如嘉定的理想之地,其住宅部分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方案,其中部分区域则是要求更加严苛的近零碳社区,而根据万科此前公布的数据,这样做的效果是理想之地实现了每年减碳约5000多吨。
这些数据背后是万科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创新力,从2003年开始,万科就一直很注重绿色开发、低碳运营等领域的发展,例如现阶段则在零碳建筑领域继续寻求创新和突破。
对万科来说,因变而活,在项目上的一次次创新,为城市构建未来发展的蓝图,为城市带来永不衰竭的创新灵感,是万科多年发展经久不衰的秘诀。
理想之地:万科对于未来城市理想单元的研究已持续5年左右,该项目是万科对于低碳、智慧天博、活力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朗拾花语:万科在上海的首个“拾”系作品,以酒店度假感和精致自然感为核心体验,打造交通便利的水岸生活场景。依托黄金中环线为核心交通主干道,四轨交汇(15号线号线(在建)机场联络线(在建))的同时共享梅陇新中心的百亿科创势能。
海上映象:万科映象系产品上海首作,占位松江最核心板块,联动松江印象城爆款商业体天博,通过城市一体化开发,打造平行都会中心的水岸奢宅。
四季都会:上海地铁1号线万方的大城叙事,缝合了城市界面,在丰富多元的社区底盘之上,创造了充满活力的街区氛围和邻里交互空间。
说实话,很少能见到哪家开发商在上海四盘联动,从中也可以看到万科对于自己打造的项目的信心。而且从这些项目中可以看到万科对于当代人居和城市发展的诸多创新思考,不断创造着人居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增量价值。天博官网入口万科在上海的4次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