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复兴公园最初是私人小花园曾排斥华人
19世纪80年代,现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最初的雏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公董局以规银7.6万两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152亩(10.13万平方米),并将其中112亩(7.47万平方米)租给法军建造兵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月1日,顾家宅花园改建为公园。宣统元年(1909年)6月公园建成天博官网,同年7月14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1944年,当局改园名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 顾家宅公园在筹备开放事宜时,曾排斥华人。根据1909年5月27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会议记录,在讨论顾家宅公园开幕典礼安排问题时,有一位委员提出,是否允许本地人(指中国人)进入公园?讨论结果,公董局申明:进入公园的权利保留给西方人。 1928年,随着公共租界公园对华人门禁的取消,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会于1928年4月16日决议由施维泽天博官网、利荣、魏廷荣组成特别委员会,会商修改顾家宅公园章程。修改后的《法国公园规则》于7月1日开始实行,取消了严禁华人入内的规定。 192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开始发售五张门券相联的年券,每券1美元,使用5人次。公园从门券中取得巨大的收益,1938年,顾家宅公园售票收入78864美元,为公园预算的303%。抗日战争前期,票价每年调整一次,顾家宅公园(包括园内动物园)年券由1美元增至15美元,门券大洋5角,园内动物园门券2角。 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园林的整体风格和许多局部,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1926年改扩建工程完工时,当时公园北部有两个并列的大花坛。 公园西北角原兵营火药库改建成屋顶花园,打靶场改为花圃。1935年辟为月季园。现由椭圆环路隔分4个小区,分植玫瑰、杜鹃、月季等。西边的月季花坛,椭圆形的草坪和道路,令人联想到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洛可可的园林形态。1949年前,当局常在大草坪夏夜举办音乐会,1949年后有些大型集会、文艺表演天博官网、花卉展览和放映电影大都在此举行,是市中心主要的群众活动场所之一。 复兴公园最多的树木还是悬铃木,园中1700多株树龄50年以上的梧桐树名列全市之冠。其他还有槲栎、榔榆、朴树、皂荚等大树,在沪上均已少见。 (摘自《上海名园志》)天博复兴公园最初是私人小花园曾排斥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