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官网入口“共建花园”:城市建设运营方式的一种创新
天博官网入口“共建花园”:城市建设运营方式的一种创新只要你有好想法、好点子,任何一名普通市民的“梦中花园”都可能变成现实,这就是深圳“共建花园”计划。它让市民深度参与城市公共事业,使市民有机会享受都市种植乐趣,感受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的和谐之美。
让“看你做”变成“一起做”。创新的建设运营方式天博官网,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已充分将480多个城市边角绿地“绣”出一个个美丽的花园。这些小而美的共建花园正融入城市,形成了开放、交流、共建、共享的空间。
建筑废弃的砖石、混凝土块、电线、PVC管、啤酒瓶等废弃材料通过艺术再加工,变成了共建花园内的铺装、花箱、座凳、科普墙等,甚至台风天吹倒的树木也拿来加工后形成了园内高低错落的展示台……步入位于福保街道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无废智能生态岛”共建花园,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伴着花香、充满艺术设计感的花园,是由这些废弃物建成的。
说起这个花园的设计初衷,深圳市造源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林俊英告诉记者,这里原为一片闲置消极绿地,内有一个智能地埋式垃圾站。林俊英及其设计团队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结合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无废”城市理念,打造以垃圾转运+原位资源循环为核心的“生态岛”,以废弃物再利用为环保赋能的科普公园。
公园入口处的“无废智能生态岛”特色主题LOGO,是在镀锌钢搭建构架基础上,使用废弃酒瓶、废旧电路板及锈板等材料组装而成。园内的低碳科普墙则是利用废旧电线、电路板、碎玻璃、树皮、场地碎石等打造而成。就连园内的座凳也大有讲究,基座均采用了建筑废料混凝土,座凳一旁的装饰笼,模拟自然的石头形态,填充了废弃红砖、石块、瓷砖等,搭配少量玻璃石点缀,和园内的植物搭配相得益彰。
在无废智能生态岛开展的建造工作坊活动中,以鸟类科普为引,社区居民与邻居、朋友或家人一起进行花园内井盖创意装饰。通过团队合作,绘制的井盖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活动还开展了户外环保课堂,帮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建成后的福保街道无废智能生态岛,结合周边景观设计,在破解“邻避效应”的同时科普宣传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利用的知识,成为市民亲子娱乐科普的又一个好去处。
这样的共建花园在深圳并非个例,位于盐田区梅沙街道东海岸社区优品艺墅小区内的共建花园——“优品花园”同样是以回收建筑废料、生活废旧物等材料艺术化处理为主题的空间,在这里,大家将环保艺术和自然融入公共场所,营造了一个集艺术与生态为一体的低碳型景观微空间。
在“优品花园”,小区居民巧妙结合垃圾分类主题,利用空心砖隔断打造垃圾再生资源科普展示墙。大家积极参与共建,在花园设置多个科普展示标识牌,为游园者普及废旧材料再生知识。此外,社区居民还将收集来的废弃瓶子,用艺术的手法变废为宝,将其创作成美丽的花园装饰品。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深圳共建花园建设中,这些城市废弃物得以重塑,焕发新生,共建花园也成了市民身边的低碳环保科普馆。
梅林苑是老旧小区,磬馨园建成前,这里是荒地一片,不仅植被杂乱,甚至有人在此种菜,状况堪忧,早已成为居民的一块心病。
2020年5月,小区居民关注到部门共建花园建设项目,40余名居民提交了改造申请。在社区、物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原本杂乱的场地终于迎来蝶变,成了一处整洁、美丽的小花园。
走进磬馨园,可以看到DIY花园、林下休憩区、脚底健步道、沙坑互动乐园、彩色轮胎网凳……功能设置上尽可能地照顾到了小区里不同年龄层的居民。
花园建成后,无论多么忙碌,居民们都要和家人来这转转,呼吸新鲜空气,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增进了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孙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是磬馨园,我和儿子的关系不会像现在这么融洽。”孙先生是磬馨园建设的“主力军”,如今更是磬馨园的园长。他说,是共建花园给了他们父子俩“重新认识”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
之前,孙先生和儿子之间一直缺乏沟通,不爱交流。磬馨园项目启动,孙先生拉着上初二的儿子参与其中,从园区规划、种什么花草、如何维护,父子间开始打开了话匣子,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协作。
建设过程中,孙先生负责接水管放水管,儿子负责浇水,配合得非常默契,形成了园子里一道独特又温暖的风景线。父子间的隔阂也渐渐消失了,开始有了共同语言。
“从这些体力劳动中,他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开始主动为我们分担家务。孩子真的长大了。”孙先生笑着说。
目前,孙先生的儿子已经上了高中,虽然学业很忙,但是每周末天博官网,他都会主动约上爸爸一起整理园子、侍弄花草。孙先生是名个体工商户,但无论再忙,与儿子的这个约定,雷打不动。
共建花园有个神奇的魔力,它不仅能让空闲地摇身一变为温馨美丽的花园,还能让邻里关系火速“升温”。
比如,位于福田星河雅居内的雅居·绿洲花园,原场地是一片不过300平方米的绿地,植被单一,蚊虫多。功能模糊缺乏亮点,服务小区居民的功能性差。
政府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形式,让居民加入到共建花园的建设中,而且顺民心、合,最终让该场地摇身一变,建成集自然生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花园。
如今在雅居·绿洲花园,你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小区儿童运用五感观察法,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在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之余,更是让邻里关系,从娃娃开始变得更好。
花园共建,不仅有助于居民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感受到绿色生活的正能量,更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
植物虽然无法言语,却有疗愈人心的力量。在春日的暖阳下,黄贝岭颐养院·拾光记忆花园在楼顶绽放生机,为认知症长者提供了一个充满“老罗湖”记忆的拾光空间。这里不再是简单的绿地和花坛,而更是老人们共同建设的乐园,是75位老人晚年生活中的一片宁静与温馨。
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洒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老人们在护理员的陪伴下,陆续走出房间,拄着拐杖或扶着助行器,缓缓步入这片他们亲手打造的天地。
“从花园设计之初,我们就组织老人们开会讨论,一切都尊重大家的意愿。比如花园地面写上的‘黄贝路’‘人民南路’‘春风路’等路标,以及大家亲自在涂鸦墙画的国贸等罗湖地标建筑,都唤起了他们的青春记忆。”黄贝岭颐养院院长梁燕萍说。
有些记忆需要被唤醒,有些记忆则是始终刻在骨子里的。花园建成后成了老人们的新宠,他们不仅享受到了户外活动的乐趣,更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75岁的刘爷爷患有认知障碍,已经不记得家人的模样,也记不起家乡的样子,但只要一碰到锄头,就清楚地记得如何种植。每天早晚,刘爷爷都会准时出现在花园中,步履蹒跚但坚定,熟悉地穿梭在花草之间,给它们浇水、松土,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和流畅。岁月带走了他的许多记忆,但劳作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在这样一个疗愈之地,老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一起种植花草,享受劳动的乐趣;一起晒太阳、做运动、跳健身操,感受阳光的温暖和运动的活力;一起写字、画画,释放内心的童真和创意……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新的乐趣和追求,也找到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桥梁。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谁也别拦着我。”91岁高龄的黄爷爷刚来到疗养院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几乎每天都在吵着要回家。尽管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但一有空就会收拾起行李箱,拖着往外跑。
为了更好地让黄爷爷适应“新家”,护理员每天都带着黄爷爷在花园散步,告诉他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慢慢的,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如今,黄爷爷已经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每天到花园里散步、踢球、读书,偶尔跟同乡长者用家乡话聊聊天,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在深圳,像拾光记忆花园这种类型的共建花园还有很多,它们成为这座城市温情脉络中的一个缩影,用花草和阳光编织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园,让老人们不再孤独,心灵得到了滋养,生活也重新焕发出光彩,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美好。
“在树下”,是共建花园圈里的“网红”,三个白色树形构筑物将场地中的树冠相连,像是三只拉起的大手举托起一片森林,让同学们在“树”下治愈、放松,收获欢声笑语。
“在树下”的前身原本是哈工大(深圳)校区内一处荒废的闲置停车场,如今变身为老师和学生们齐心协力共创的一个共建花园作品。“在树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疗愈身心的好去处,还肩负着教学实践的特殊使命。哈工大(深圳)校区共建花园项目负责人、建筑学院教师刘堃介绍,“在树下”搭建了一个学院培养建筑、规划、景观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特色专业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
“共建的过程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哈工大(深圳)城市规划专业研一的学生陈天佑分享道,学校课程很满,但是大家会挤出时间,每天抢着去“在树下”跟进建设进度,比如放线、测绘等,不瞧上一两眼心里不踏实。大家会因为画不出图抓耳挠腮,也会因为方案细节争辩,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成为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伙伴。
同学们因园相遇,以园相识,通过发挥专业所长,用艺术打开清新自然,用双手还原诗意生活,不仅为校园增添了一处慢节奏的休憩地,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学校或公共教育机构内建设的共建花园,普遍赋予教学实践功能。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的共建花园——“生生花园”,同样融合科普知识、自然疗愈和校园文化,通过红陶砖与植物相互映衬,水生、阴生、沙生、微生物、雨水花园等彼此交错,构建出一个“林下”课堂。
共建花园满足师生们的休憩需求,实现自然教育科普,也成为学生学习、探索、亲近自然的窗口,让绿色环保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开门见园、推窗见绿”,自2019年深圳启动共建花园建设计划以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天博官网、共享,重构城市、人、自然的关系,打造出顺民心、合的特色花园,提升了城市的幸福指数。
共建花园,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交流的需求,提供了一处漫步、休憩、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场所。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传播绿色文明。
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480个全民“可参与”和“亲自然”的共建花园,2024年,全市各区将新建100个共建花园。
这么多公园,是不是挑花了眼?随着共建花园信息平台的上线,通过“深i公园”小程序便可查询到身边的共建花园,还可一键导航。而如果你还想参与进来,成为共建花园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可联系所在的街道社区咨询,或关注各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志愿深圳平台发布的招募信息。
作为牵头部门,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不断丰富和延伸共建花园计划。通过举办共建花园遛遛游园会,号召市民为优秀的共建花园投票,线下搭建遛遛巴士打卡及园丁Talk分享会,为共建市民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廖齐梅称,在今年的奖项设置方面,创新增设了“生机永续奖”,便是希望更多的市民在共建的过程中持续共同维护,让共建花园生机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