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天博专栏 “芯片大战”背景下园区里的孵化器们该如何作为
二十大报告强调“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全链条构建”和“新型教育人才培养”作为支撑我国科技实现自立自强的三大支点,离不开孵化行业的支持。
从1987年中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截至2021年底,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全国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已达15253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6227家,众创空间9026家,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区域形成科技创新创业良好集聚生态。
1、探索萌芽期(1987—1999年):改革开放后不久,科技与经济脱节严重,大批科技成果未转化为生产力。198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后,科研人员开始以创业的方式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其伴生的孵化行业也随之诞生与发展。
2、基础夯实期(2000—2013年):在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设立。1988年,国家火炬计划出台,以“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为主旨,国家高新区和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挂牌出现,孵化机构被纳入国家创新战略。
3、快速发展期(2014-至今):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各类创业孵化载体数量激增,我国孵化行业自此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但同时收支不平、同质竞争、政策寻租等乱象频出。
从农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我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同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消费升级,也塑造了四次创业浪潮的不同特征。
1、第一次创业浪潮(1979-1991)中,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轻工业和零售业兴起,孕育了第二次创业潮发展重工业所依赖的石油工业技术、钢铁锻造等技术。
2、第二次创业浪潮(1992-1996)中,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房地产为支柱的重化工业蓬勃发展,基本完成第三次创业潮发展所依赖的互联网底层基础建设。
3、第三次创业浪潮(1997-2013)中,互联网技术兴起,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创立,为第四次创业潮“数字+”模式的发展打下了互联通信基础。
4、在当下的第四创业浪潮(2014-至今)中,2022年我国互联网渗透率已达74.4%,互联网红利正逐步由消费端转向生产端,工业互联网时代全面拉开序幕,以ABCD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持续深化抬高了大众创业的门槛,也刺激了初创团队对孵化服务的需求。
一是政府平台主导型,这类产业导向型的孵化器主要依靠地区政府的引导与专业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采取“基金+基地”的策略,做垂直产业,营造出品牌性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是院校平台主导型,这类人才培养导向型的孵化器重点关注培育双创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其次才是孵化创新企业天博专栏 “芯片大战”背景下园区里的孵化器们该如何作为。这意味着院校资源会向校内学生和老师倾斜,入驻企业或项目都需在技术、成果、人才等方面与院校有一定实质性联系。
三是企业平台主导型,这类市场收益导向型孵化器主要采取“内部孵化为主、外部孵化为辅”的策略,基于企业丰富产业资源、先进技术专利、高水平管理团队、专业顾问能力等优势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从而强化自身创新能力,补充自身的业务和产品类型。
一是风投孵化模式。该孵化器主要通过接入外部导师团队与风投机构,采取“导师+基金+场地”的双创服务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最后通过股权交易、协议转让等退出方式获取风投收益。
二是中介服务模式。该孵化器内部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团队,主要是依靠物业管理、手续、行政服务,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获取收益,其空间成本一般会尽量压缩到最低。
三是共享空间模式。该孵化器的主要收益来源是租金收入和会员服务费,采取“共享办公+服务集成+活动举办”策略吸引创业者入驻。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式,这类孵化器创立门槛较低,无需技术专利、产业基地或者配备创业基金。
跨区域铺设孵化网络正成为必然趋势。一是孵化企业间资源网络化,初创企业可以从成功孵化的企业中获取资源,并互相验证与帮助,从而降低市场试错;二是孵化平台社会资源的网络化,孵化平台作为社会资源网络的中心节点,需要从供应商、院校机构、风险投资者等相关方获取资源。
我国孵化服务体系正在向发达国家的综合服务体系靠拢,孵化平台不只是提供场地、物业等基础服务,同时对入孵企业的选择也十分精细,注重引入后的金融服务、技术、产业链协同、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综合服务,从而提升孵化的效率和成功率。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兴起,各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过程创业孵化链已基本形成。创业种子在创业苗圃发芽,并在孵化平台中成功度过初创期,然后进入功能更为专业的加速平台中规模发展,最终汇集到产业集群中天博官网。
孵化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企业赋能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助力。特别是大孵化器集群的建设,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创新能级的重要抓手。
要做孵化,首先要解决的是项目来源和创客来源问题,否则就是空搭孵化架子,却无源头之水。不同于前三次创业潮时期的低门槛,当下的第四次创业潮具有“以高精尖技术为导向”的显著特征,核心创客群体是以行业精英、企业骨干和院校教授为主体。因此,引导领军人才创业、龙头企业裂变、院校教授入市成为各地实现双创事业起步的基本盘。
以政府为主,以创业导师与风投资本为两大核心,构筑智慧服务大平台,接入多层次、多内容的服务主体,构筑孵化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导师机制。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有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组成导师团队引入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实质性的产品开发与创业指导服务。
二是促进孵化与投资双向融合。孵化基地是降低风投风险与背调成本的天然载体,是延长资本链前端的重要连通器,促进孵化服务与风险投资高度结合,是实现地区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是在创业苗圃阶段。服务对象为尚未注册公司的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注重优质项目的选择与培养天博官网,帮助潜在创业者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创业项目。
二是在孵化器阶段。服务对象为处于概念期、尚无客户与收入的创业者,注重短平快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试错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三是在加速器阶段。服务对象是已有客户与收入的企业,注重为高速成长的企业提供短期内快速增长的空间和专业化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天博官网。
四是在产业园阶段。园区需要运用各项政策优惠、专业设施、科研技术以及园区企业间人力、物力、技术交流等引导企业最终向产业集群靠拢。
虚拟孵化器没有有形的孵化基地和服务设施,着眼于按市场机制为孵化器企业配置创新资源。一是在区域层面,突破边界限制,将创新创业孵化活动扩展至全域,建设“没有围墙的孵化基地”;二是在定位层面,以“科产城人”融合为导向,由“孵化单个企业”转变到“孵化整个产业”,建设多元化、互动式的孵化体系;三是在辐射层面,全域孵化的形式能够引领、带动整个城市乃至周边地区创新发展,真正做到“有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