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园艺学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园艺组。2000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陕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三个单位合并组建了现在的园艺学院。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建设为核心,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园艺作物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园艺学科始于1934年,园艺学1936年招收本科生,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81年、1986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合并组建以来,学院先后成立了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制定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优化加强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实现稳步推进。1999年,果树学、蔬菜学获批陕西省重点学科;2003年申报、论证、获批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06年获得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果树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制定了人才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对青年教职工发表SCI/EI论文和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奖励的办法”和“关于支持青年科教人员加强学术交流天博官网入口、提升论文质量的实施意见”,为青年教职工提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合校以来,出国研修交流学习一年以上教职工47人次,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6人,聘请国外著名专家8人,专任教师硕士学历由16%提升到96%天博官网入口,博士学位占82%;副高以上职称由27.4%提升到58.71%。目前,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各类人才15人。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学院制定了“三个五年”(即用五年时间完成学院实质性融合,五年时间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五年时间深度整合和提升建立学术研究团队)规划,出台了“学术研究团队考核管理办法”,目前已组建了12个研究方向明确、结构相对合理的学术研究团队。年到位经费400万元以上的团队5个、100万元以上的团队3个;在研项目20项以上的团队5个;SCI/EI收录论文12篇以上的团队4个。设施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应用”团队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合并组建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博士生140余人,硕士生1100余人,本科生3000余人,培训管理技术干部3400余人。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学院还开设了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高起本、专升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函授教育专业。
合校以来,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优质课程14门;主编全国规划、统编教材19部(其中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3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部省级规划教材2部);学院已取得教学成果奖16项,获批省级名牌专业1个。
2001年开始,学院大力倡导并鼓励扶持学生科技创新,出台了“园艺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举行了科技创新专题讲座、专家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35场次,参与指导的专家教授60余人次。14年来,本科生共获批科技创新项目146项,经费总额达65万元。社会实践以“四个模式”为主线展开(四个模式为:院村挂钩、田园使者、暑期实践、志愿服务),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专业认可度。
学院注重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管理和学术能力的培养,通过持续的政策导向、导师激励、学院奖励,研究生学术水平明显提升。近5年,获得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天博官网入口、陕西省百篇优秀学位论文奖2人、学校优秀学位论文奖10人;获得校长奖学金6人、宝钢奖学金2人;近3年研究生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46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
园艺学院在科技工作中突出旱区特色、强化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前沿,推动经济发展,为西北乃至全国园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根据学科实际情况,建立了公共实验平台和开放实验室,获批了2个国家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级研究中心(所),完善了1个国家资源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学会)的建设,建立了16个专业试验示范站(基地)。另外,学院也成为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之一。
学院在项目申报上早策划、早准备、早论证,在项目层次、重点上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在研国家基金18项,863子课题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5项、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3项天博【迎校庆院系发展成就展】园艺学院:强化优势 突出特色 服务产业、星火计划项目1项、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项目子课题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林业)专项(子课题)11项,农业部(林业局)948项目3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1项,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5项、“13115”重大专项1项、农业创新项目1项、攻关项目9项、果业局项目10项、科技厅现代农业培训项目5项,项目 65项。年到位经费3000万左右,是2000年的20倍。
学院先后邀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740余人次来学院讲学、开展合作研究,专家教授470多人次去美、英、德、日本等20多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
合校以来,已取得省部以上级科研成果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育成新品种150多个;先后被SCI/EI收录论文4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出版专(编)著100余部。
合校以来,学院始终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以来,依托学院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建立的试验示范站已达12个,占全校的52%,涉及苹果、猕猴桃、蔬菜、西甜瓜、茶叶、樱桃、设施农业等多个领域,近60名科教人员在生产一线名学科专家常驻试验示范站。
学院各试验示范站(基地)通过建立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核心户,扶持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关键技术160多项、新品种30多个,有效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各试验示范站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田间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各类人员27万人次,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1870户;出版实用技术图书35部,编印技术资料7.5万册,制作宣传光碟(节目)150 期,使广大农技干部、种植大户、企业技术骨干、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加快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学院各试验示范站累计接待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外宾470余人次,国内外各类参观考察学习人员团队3.8万人次,地市以上领导980余人次;年均接待学生实习3200余人次、科教人员实验研究150余人次,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践困难的问题,提高了试验站的运行效能。
2007年,中央决定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试点工作,园艺学院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专家9人、试验站站长6人,年到位经费10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