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长于滩涂之上,绿色“家底”并不丰厚。长期以来,远郊“四大国家森林公园”是上海的“绿值”担当,佘山之巅、东平之杉、海湾之秋、共青之巧天博,为人们休闲游憩提供了好去处。四大公园均属人工营造,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还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在花博会的洗礼下焕然一新,伴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更加令人期待。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渴望“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身心疲惫时,“一抹绿”让人放松、治愈、精神焕发。正如《木屋之色》这句话:“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时就会越觉得壮观”。人之所向,城之所往,魔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绿野新踪”。
一江一河铺展画卷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绿”给申城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黄浦江、苏州河城区绿道全部贯通,一个个区域亮点成为市民高品质休闲空间,世博文化公园、千树“悬浮森林”成为地标景观。满眼皆绿意,“道”处是风景,滨水两岸如同城市动脉,串联生活绣带,滋养市民身心,释放生机活力。
郊野公园竞相绽放。目前上海共规划了21个郊野公园,总面积400平方公里。继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先行开放后,崇明区长兴岛郊野公园、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松江区广富林郊野公园和松南郊野公园等已陆续建成开放。
环城绿带华丽转身。1995年,上海市启动的环城绿带建设,目前已建成4000公顷,未来将延展成“小环绕大环、珍珠落玉盘”的环城生态公园体系,锚固286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空中俯瞰绿带,“环上”串珠成链,间隔两三公里就有一座公园驿站,展现“城周十里,林风斜阳”美好图景;“环内”嵌入楔形绿地,营造城市氧吧;“环外”打造绿心花园,五个新城至少各有一个100公顷的活力“绿肺”。
繁忙道路,点缀青枝绿叶;边角碎料,添上姹紫嫣红。马路上的立体雕塑,家门口的社区花园,转角处的口袋公园,一抬眼的“绿色问候”,让人惊艳之余,留下惊喜,心情美美哒。
从远郊乡野到繁华城区,从星星点点到星罗棋布,从绿化彩化到珍贵化效益化,上海的“绿”越来越近,越来越浓,越来越赏心悦目。截至2021年,上海已拥有184.7万亩森林,532座公园,除13座具有保护、科研需要外其余全部免费开放。2025年将建成“千园之城”,2035年将建成公园城市,把“水泥森林”打造成“城市森林”。
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来带了巨大影响。据研究,气温上升0.5℃,极端天气会频繁出现;上升1℃,粮食产量下降5%;上升3℃,地球上大部分环境不适合生存;上升6℃,95%的生物将灭绝。
从数据看,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热能源(51%)、工业制造(28%)、交通运输(10%)及其他(合计11%)。这当中,电热能源不仅占比高,而且关联性强、影响面广,我国资源禀赋和国情又决定了煤电仍将发挥稳定器作用,但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如果全部使用清洁电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将发生全方位根本性变革,大大降低碳排放。因此,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能源是主动脉,产业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核心是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积极参与“新时尚”。2019年,上海出台“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市民交出“全国示范”优秀答卷天博。现在,上海每日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处置量比实施前分别下降27.7%、增长77%、增长1.4倍、增长14.6倍。更多人选择“轨道+公交+慢行”低碳出行方式,2021年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达183万人次。
引领绿色消费潮天博。相比减少个人“碳”足迹,接下来说的这些可能更有影响力。比如,大家选择更天然、可溯源的食品。这些绿色食品会带动绿色农业、数字农业发展等。随着城市的发展,“绿”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