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官网【农业地理】三种不同版本地理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类型探讨高考地理中的土地撂荒问题农业地域类型是一个让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伤透脑筋的概念。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问题,不仅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师也感到困惑与纠结,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时候,同一个问题,答案往往是五花八门,却都缺少令人信服的依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教材对农业地域类型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不够严谨;其次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命名也存在很大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天博官网入口。本文就与农业地域类型有关的几个在教学中经常引起争议的问题,从逻辑角度进行探讨,以期能够解开师生的困惑。
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不同版本的教材的说法不一,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上的解释也不一致。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将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三种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及互动百科对农业地域类型这个概念的阐述列表比较见表1。
可以看出,五种表述中,人教版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重点描述的是农业地域的概念,而对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则语焉不详,很容易让人把农业地域和农业地域类型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百度百科的描述则只是照搬了人教版教材。相而言,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和互动百科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表述是比较具体的。
所谓组合是说同一农业地域类型中包含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农业地域。如热带种植园农业就是由分布在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的不同农业地域组成。
如我国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生产共同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和西欧地区的乳畜业共同的特征是:紧邻城市消费市场、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所谓相对的稳定性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其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相对稳定的;二是说明一个地方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向的变化,农业地域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对于这个问题,人教版和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都没有明确说明,二者都采用了列举的方法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农业类型,只有中图版教材说明世界农业大体上可分为13种不同的地域类型(注意:是大体上划分而非详细的划分,实际列出的只有12种),但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教材也没有说明。至于各种版本的地图册中所列的农业地域类型,就更是五花八门。现将三种版本教材中涉及的农业地域类型列表比较如表2:
从表中可知,三种版本的教材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不仅数量不同,在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显然,同一地域的农业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农业类型,比如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既属于种植业,又属于商品化农业、集约型农业和现代农业,但它们是不能并列的。而三种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既犯了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又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这也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遇到对某一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判断的问题时无法做出回答的原因。
概念的命名必须符合逻辑要求,否则会造成误解甚至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从表2中所列的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命名是相当混乱的,完全不符合逻辑要求,这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困扰。教材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命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概念的命名与概念划分一样,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名称的混乱。以人教版教材中大牧场放牧业和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前者采用的是经营规模+生产方式的命名方式,而后者却采用的是气候类型+耕地类型的命名方法;又如湘教版教材中所列的六种农业地域类型(自给型农业、集约型农业、混合型农业、商品化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别采用了生产目的、投入状况、部门结构天博官网入口、气候类型区等五种命名方式。
一般言,概念的名称必须要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一致,否则就是不科学的,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歧义,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商品谷物农业的名称就与其实际内涵和外延不一致。谷物是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及其他杂粮等粮食作物的总称、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应该包括所有面向市场的生产谷物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按此理解,越南、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应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但教材中却把其归为季风水田农业,这是因为教材中的商品谷物农业是特指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农业地域。
如人教版教材中季风水田农业(2003年版教材中称为水稻种植业)在中图版教材中称为稻作农业:人教版教材中混合农业在湘教版教材中称为混合型农业,在中图版教材中则被进一步分为传统混合农业和现代混合农业。还有一些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在某一版本教材中有,在其他版本教材中则没有,如中图版教材中有市场园艺业,其他两种版本教材则没有;人教版教材中的大牧场放牧业在中图版教材中的名称是大牧场畜牧业,在湘教版教材中则没有体现。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关于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人教版教材的阐述是: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这段叙述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早气候区,但阿根廷、新西兰的大牧场放牧业却不是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而是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教材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例,对其区位条件进行了分析。编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案例或许是因为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但令人遗憾的是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是与上述论点自相矛盾的。
潘帕斯草原位于阿根廷的中、东部,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除西部降水较少外,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属于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这里草类茂盛、土壤肥沃,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发展种植业。这里之所以形成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区,绝对不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而是与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欧洲人带来的先进的经营方式、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市场对牛肉的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辟为农田和牧场。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
需要说明的是,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畜牧业在潘帕斯草原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猛涨以及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的普及,许多牧场已被开垦为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原来的大牧场放牧业已风光不,这里实际上已经由原来的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变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
土地撂荒,作为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也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地撂荒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土地撂荒,指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放弃耕种土地,导致土地闲置、荒芜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在中国尤为突出。
1.经济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低迷,使得农民种地的收益大幅下降,从而失去耕种的动力。
2.自然环境因素: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农业生产面临巨大风险。农民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往往选择放弃耕种,以免损失惨重。
3.社会因素: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土地权益不明确,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信心不足。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撂荒导致农业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供给减少,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生态环境恶化:闲置的土地容易滋生杂草、病虫害,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加强农业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民种地的信心。
2.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权益,促进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能够集中到有能力、有意愿耕种的农民手中天博官网入口。
3.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生产风险。
土地撂荒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完善制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我国西南山区多稻作梯田,作为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当前面临大面积弃耕等问题。图为“黔东南州某村的梯田撂荒率和撂荒反向累积率随耕作高差的分布图”(撂荒率指某一面积区间内撂荒耕地面积占该区间耕地总面积比例;撂荒反向累积率指某区间以外的撂荒梯田占总撂荒面积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由撂荒反向累积率数据可计算0 米撂荒面积占比 =1-36.03%=63.97%,A正确;由材料可知,撂荒率随着高差变化有起伏,B错误;根据数据可计算250 米的梯田面积与总撂荒面积的比值= (10.46%-2.19% )÷53.55%=0.15 ,根据此方法可计算某一高差范围的比值,从而可以对比得出,该地梯田面积较小,C 错误;高差越大越不利于生产,D 错误。故选A 。
2.由图中数据可知,该高差范围内撂荒率最低,故说明耕作条件较好,距离公路近、灌溉条件好、田埂维护较好都说明有利于耕作;而碎片化耕地多不利于耕作。故①②④符合,选D。
3.近年来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A正确;机械生产情况应该是不断好转,B错误;旱涝灾害并不会在最近今年都增加,C错误;国家退耕政策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城镇化快速的发展,在城市中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在村子里的这些劳动力,已经不足以满足农业的生产需要,这也直接导致有一部分农田被种树所替代,甚至一些偏远的土质不好的农田干脆被荒废,这就是农村撂荒最主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