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召开绿色空间营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江苏省住建厅风景园林处原调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协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晓鸣会上发表题为《审美引导,也是园林人的使命与责任》的精彩演讲。他认为,风景园林现今处在一个好的时代,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提出了很多与风景园林相关的主张,如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这都说明当前风景园林事业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风景园林是专门研究人类生活境域与营造优美人居环境的学科天博官网入口张晓鸣:审美引导也是园林人的使命与责任,其有效服务人类生活的基本任务和增值目标是系统工程,来自于每一个环节的科学认知与审美共识。
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自然和谐已经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资源和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为基本任务与时代责任。
风景园林是人们欣赏自然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游憩空间,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及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而进行的资源保护、艺术营造与目标管理的活动。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精华资源相对集中的审美游赏空间,具有遗产地性质。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来源于人对景观的审美认知,因为自然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人的审美情结的交集,风景名胜资源才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因为人的喜爱,才有从这个空间获得审美感受与探索知识的精神需求。
风景名胜也承载了人们精神追求的理想境域,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这是因其自然造化的唯一性、独特性与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的交集而确定的。无论是天工铸就的自然奇观,还是人类智慧的史迹遗存,能够成为被人所赞叹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传颂、审美、研究的风景名胜资源,皆是文化使然。
古典园林从私家园林开始发展,产生于人们对自然的眷恋,并逐渐形们对自然艺术的文化共识。人们为了生活的舒适与情趣而将自然意趣引进生活空间,艺术地营造,构成画意,供于人们游憩。
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城市园林绿化,它是建立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的以植物材料为基础的艺术营造,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和直接影响居民工作生活舒适度、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素,其审美认知在于园林绿化与城市相关联的生态性、文化性与服务性。
城市美不美,很大成分取决于城市绿地,这个绿地主要指城市里人为营造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空间给城市带来舒适、景观和风貌特色。人们去公园绿地,主要是为亲近自然、游赏休憩与释放心情。
风景园林审美是一个文化现象。在一定地域范围和历史条件下审美认知被人们广泛接受,形成审美共识,值得传承,并有传承的条件、载体,且得以传承,最后形成文化。风景园林审美是人们对生活境域及美好生活环境追求的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对审美认知的共识是不一样的。由于审美认知的差异形成了文化的差异,而文化没有高低、优劣,只是不同而已。
20年前人们会把西方的园艺美引入到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在当时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它就是美的。
皇家认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家工匠梳理山水园林的环境,把一些构筑和建筑融入到园林里面,成为皇家的游赏之地。
江南私家园林多数为辞官退隐、家境殷实人家的宅院,这种园林不是给外人看的,是宅院主人自己享用的,所以多在宅院内里院落,将自然的艺术引入生活空间,营造园林。宅院园林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商贾园林,那是为来客而作,是宅院主人显示身份、财富的园林营造。
私家园林的任务是把自然意趣艺术地引入生活空间,公园也有相同的目的,通过园林规划者、设计者、建造者、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把园林艺术延伸到公共空间。
风景园林对人的生存空间的社会贡献体现于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价值,这个审美价值在于审美主体对生存环境的舒适感受、对景观意趣的审美感受,在于人们可以获取的文化认知。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园林绿化的自然属性应当是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持与维护城市山水格局,形成相对稳定的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环境要素中发挥其生态效应。
园林绿化的社会属性应当满足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以人的感受与生存质量为准则而存在,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与审美情趣的追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园林绿化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认知会有所偏颇。然而,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实相互并存,相辅相成,认知恰当,则能够使我们的建设与管理目标发挥最好的功效。
在当前的历史发展条件下,园林绿化的使命与责任是为人类生活境域提供资源完好、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特色显著、功能稳定、品质优越的“优美生态空间”。
审美主体(创作者、欣赏者、评论者、管理者等)由于专业背景、文化背景或知识结构的差异,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会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作品是作者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能力的标签。风景园林专业人士作为“优美生态环境”与“美好生活环境”的营造者,其审美价值取向与审美引导,往往是影响社会审美认知或审美判断的重要因素。
如,雨水花园是利用绿地地形汇聚雨水而构建的与与水有关的绿地空间。雨水花园是这类绿地的统称,形式有雨水花园、雨水花境、雨水花溪。这原本园林绿化收集雨水循环利用于绿地的惯常做法。可是,这个做法在最近两年出现了既不科学也无美感的营造方式,归根结底是缺乏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审美认知,认知出现偏差,违背自然规律,盲目的模仿套用西方某些形式。
中国风景园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审美格调上已经达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影响,中国园林的基本法则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风景园林的审美情结源于对自然的眷恋、欣赏及艺术认知,尊崇或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无论是古代的宅院园林、皇家苑囿,还是现当代公共空间的园林绿化,都是将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艺术地引进人们的生活、游憩空间的营造活动。
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园林城市评价体系为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执行依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缺乏引导的问题。许多遗憾的建设活动,多数是认知偏差造成的。
风景园林也是利用公共资源为公众服务的艺术作品。风景园林人有责任把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品做好,并且将审美认知传递下去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还要坚持节约资源、顺应环境、保护成果,追求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风景园林作品的审美价值应当符合文化共识,重视文化传承,重视使用者感受,体现利用多元化,有效服务公众是景观营造与维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风景园林人具有审美引导的义务与责任。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首先是审美主体,作为风景园林的研究者、营造者、保护者、管理者,应当能够正确地认识或表达风景园林的本质与审美价值,应当是具有科学思维的艺术家。因此,引导审美,也风景园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提高认识,引导审美认知是成果保护与管理延伸的必要行动。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与专业表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风景园林作品,有效服务于社会的价值观贯穿规划、建设、养护与管理全过程。
履行专业工作者的责任,坚持科学的营造理念,不放弃交流机会,正确表达专业观点,引导端正审美取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达正确理念的环节:方案研讨、论证咨询、许可审查、行政决策、学术交流、施工监理、养护管理、环境整治等,利用并用好新媒体,推广风景园林科普,积极表达专业意见,形成崇尚自然、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科学进步、服务共享、文化传承的审美共识,推进风景园林事业健康发展。
追求效益最大化。风景园林属于公共艺术品,应当针对资源主体特征与服务目标而进行保护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规划、建设和管理,树立资源科学利用的价值观,向社会提供效益最大化的优美生态产品。